2020年6月AM&CE课题组多名硕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线上答辩-梁长海教授课题组--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研究室
English 手机版

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课题组
 首页  研究成果  团队成长解读  仪器设备  研究人员  交流合作  联系我们 
2020年6月AM&CE课题组多名硕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线上答辩
2020-06-24 16:24 罗靖洁 

         2020年5-6月,为不影响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AM&CE课题组博士及硕士毕业生先后通过线上形式进行毕业答辩。经过线上充分讨论和评委投票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我课题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对应学位。目前,大连主校区及盘锦校区共计3名博士研究生及5名硕士研究生,已获得博士或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并顺利毕业。

2020年6月AM&CE课题组毕业博士生情况简介

        张 洁 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4年9月在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课题组硕博连读,研究方向是二苯并呋喃选择性氢解制化学品催化剂的设计和反应机理研究。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atalysis (2篇),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Industrial Engineering & Chemistry Research 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申请专利3项,参加3次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博士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主要研究工作以二苯并呋喃作为反应物,通过控制芳环不加氢状态下, 实现 C-O 键选择性断裂,达到生成邻苯基苯酚或联苯的目的。针对不同目标产物,讨论了催化剂中活性金属、载体酸碱性及活性助剂在选择性 C-O 键断裂中的作用, 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效应、酸碱性、电子效应及金属-载体协同效应与催化性能的关系,阐明了合理的催化剂设计对提高催化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重要意义,从而为非常规能源中含氧芳烃催化转化为化学品提供指导作用。目前,张洁已申请并获批2020年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1/40),拟进一步赴德国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陈晓贞 于2014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于同年9月进入AM&CE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在硕博连读期间,采用单源前体法,以有机胺为碳源,利用钼酸根与有机碳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展了碳化钼的制备方法,构建一系列具有特殊结构以及优异性能的碳化钼基催化材料。并研究了碳化钼催化材料在多种涉氢反应中的应用,不仅探究了其催化加氢脱氧性能,同时探索其催化产氢性能。深入理解碳化钼催化材料的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联系,为依据性能开发设计催化剂提供了可靠性尝试。相关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Catalysis》及《Sustainable Energy & Fue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目前,陈晓贞已在大连石油化工设计院开展进一步工作。


        王 攀 本科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进入梁长海教授课题组进行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及其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研究。在研期间开发了一系列的镍基水分解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构、活性位和导电性进行优化。提出以原位电化学氧化选择性刻蚀金属间化合物Ni3Sn2纳米颗粒表面的Sn,在催化剂表面产生了大量的缺陷,使得活性位的暴露数量及催化剂的析氧本征活性显著提升;提出在碳布表面直接生长包覆Ni/MoN异质结构纳米颗粒掺氮碳纳米管的新策略:将具有高析氢活性的CoNi2S4或NiCoP与具有高析氧活性的NiMn LDH通过耦合形成核壳异质结构的催化剂,不仅增强其双功能水分解特性,且CoNi2S4和NiCoP核材料的高导电性弥补了NiMn LDH的弱导电性,提高催化剂的电子传输效率。相关研究进展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包括ACS Appl. Mater. Interf.、Electrochim. Acta、J. Inter. Hydrog. Energ.等电化学领域知名期刊,申请发明专利一项。2020年6月完成博士毕业答辩,拟前往加拿大继续从事电化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硕士毕业生情况简介 

        韩树华 是大连理工大学2013级本科生,2016年底进入AM&CE课题组开展本科毕设论文工作,并于2017年9月,通过保研的方式进入课题组攻读硕士学位。其研究课题为基于SMSI负载型金属硅化物的合成及选择加氢性能研究,采用操作简单安全且普遍适用的制备方法得到Ni2Si/SiCN和Pt2Si/SiO2催化剂,硅原子作为次要成分存在于金属晶格中,对改善催化剂的选择加氢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工作填补了经典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空白,为金属硅化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途径。该生于2020年5月底通过线上答辩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牛鸿宇 是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首届本科毕业生,2016年底进入AM&CE课题组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并于2017年9月,通过保研正式进入AM&CE课题组开展硕士研究工作,研究课题为铜基催化剂在糠醛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及反应机制研究。并对醇相催化氢转移及水相加氢重排过程进行探讨,通过CuZnAl催化剂中活性物种的可控设计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精准调控糠醛加氢的产物分布。研究生二年级时以内封面在化工三大主流期刊《Industrial Engineering & Chemistry Research》发表论文,并公开发表专利一篇。于2020年5月底通过线上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在AM&CE课题组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工作,培养了牛鸿宇同学浓厚的科研兴趣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将于今年9月开始在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申请蔡元培项目,拟赴法国联合培养6-24个月。

        硕士毕业生 张春兴 的研究课题是己二腈高选择性加氢制己二胺Ni基催化剂的理性研制。该课题的顺利开展有望打破尼龙-66单体(己二胺)目前完全依靠进口的瓶颈。目前的化工工艺过程,一般以并存的伯胺产量(己二胺及6-胺己腈)对产物选择性进行评估。高选择性生产单一产物-己二胺,需要加入碱性无机盐助剂或高压氨气进行辅助。张春兴的工作突破性的采用改性高稳定Ni基催化剂,在2-7 MPa、60-90 ℃、无碱性无机盐的条件下,实现单一产物-己二胺高达94%的选择性。该突破性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上。同时,该生在三年硕士研究工作过程中培养了超强的动手能力。负责AM&CE课题组(盘锦)气相色谱的迎新培训及初级维修工作、实验室气路及设备维护工作。2020年初即得到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顾问岗位的录用通知。


        董亚南 本科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于2017年9月以383分考研初试成绩进入AM&CE开展研究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化碳纳米管负载金催化剂应用于苯甲醇氧化反应。探讨包括稀土金属氧化物、含O、N、S等官能团对碳纳米管表面修饰及其对尺寸细小的金纳米颗粒表面锚定与分散作用。其中S及含硫化合物一直被认为是金纳米颗粒的致命毒物。董亚南首次采用含硫前驱体对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化,研究结果表明,痕量表面S物种可以通过Au-S键有效锚定分散Au纳米颗粒,解决了液相催化反应中,金纳米颗粒稳定性较差的难题。在《Catalysis Communications》、《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以第一作者及合作发表SCI论文3篇,并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硕士毕业生 李晓越 的研究课题是基于铼基催化剂的己二酸加氢催化剂的研制及改性。己二酸选择性加氢可以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己二醇,用作农药稳定剂、柴机油防冻剂等。针对己二酸选择性加氢制己二醇工艺目前存在的转化率及选择性较低、生产过程中易生成过度加氢的气相产物及酸醇缩合产物等问题,李晓越采用Ir-Re双金属催化剂,探究提高二醇收率及催化剂抗腐蚀性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Catalysis》期刊中,并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课题组

大连主校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 邮编:116024 
盘锦校区: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新区大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邮编:124221 版权归AM&CE课题组所有